2022/3/4 9:23:29
来源:凤凰网财经《封面》
编者按:
王锐,现任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全权领导英特尔中国区的所有业务和团队。
在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之后,王锐曾在美国铿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 AMD 半导体公司工作,并于 1994 年加入英特尔。
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37年过去了,这家专注于半导体行业和计算机领域的厂商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之一,而中国也成为了英特尔在全球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王锐告诉凤凰网财经《封面》,英特尔在中国37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从“Intel in China”(英特尔在中国),到“Intel with China”(英特尔与中国共同成长),英特尔一路见证了中国企业从“仰望世界”到“世界领头羊”的蜕变,致力于为字节跳动阿里腾讯这样的创新型本土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中国客户共同成长。
“如果没有英特尔,这个世界是黑的”。
王锐指出,英特尔远不止一家半导体公司。凭借核心制造力与出色的设计,英特尔不断完善“硬件+开源软件+合作伙伴”的生态模式。其用户包括了数字时代依靠半导体支持的各行各业,更深入到每一行业从数据中心到PC端的散货供应。
近两年,“芯片荒”成为被反复提及的行业热词,王锐对此坦言,2022年不会有本质性的好转,“芯片荒”起码要到延续到2023年。而事实上,整个科技行业面临的考验远不止芯片短缺。
“我们的确意识到,在未来,芯片短缺不会是唯一令人头疼的事情。科技创新、需求、竞争、政策,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变化”。
而在这样的变化中,面对越来越多的本土竞争对手,英特尔能否坐稳行业老大?
王锐对此给出了信心十足的回答:首先,数字经济时代是半导体行业的黄金时代,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潜能。其次,与竞争对手相比,英特尔的综合实力仍然是首屈一指的。而数字经济的新风向,譬如元宇宙,其最终需求仍然是算力。因此,英特尔有旺盛的生命力抓住机遇。
以下为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王锐实录:
1、英特尔助力奥运开幕式 完美呈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封面》:在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上,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感人的开幕式,哪一个环节是让您印象最深刻的?
王锐:非常激动。开幕式里面有两个特别的亮点,一是《“致敬人民》”这个节目,另一个就是600多个孩子提着和平鸽雪花在最后出场的节目《雪花》。
众所周知,张艺谋导演对自己的要求一贯严格,但他说他给这次的开幕式打100分。其实,3DAT技术这两个节目一开始并不是打算用于这两个节目,而是运动员出场的环节,呈现运动员踏雪而来的效果,但这个设计并没有被国际奥委会批准。但是在彩排过程中,张艺谋导演被英特尔的3DAT实时追踪和AI算法的实时渲染效果激发了创作灵感,对节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他把《“致敬人民》”节目里洁净的冰面变成了变化的雪花,由运动员的步伐推开雪花,营造出一种开天铺路的感觉。把600个举着和平鸽的孩子,投影到LED的大屏幕上,让她们出场以后就无拘无束地走动、任意地跑、跳和拥抱。
张艺谋导演当时就说,这个要留下来。节目最终的呈现效果可谓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中国客户从“仰望世界”到“世界领头羊”
《封面》:在冬奥开幕式现场感受到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那种激动之后,您再回想1985年以来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王锐:今年是英特尔在中国的第37年了,这37年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蜕变的37年,我们真真正正体验到了中国的发展。
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的客户从“仰望世界”,copy国外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到有了自己的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很多中国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成果已经是该领域的头雁了。所以英特尔必须要做出针对中国客户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把国际产品搬到中国来,卖一卖了事。
正因如此,英特尔中国从去年9月开始,对整个组织架构做了明显的升级——我们从原来的Intel in China(英特尔在中国)到现在的Intel with China(英特尔与中国共同成长)。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打造植根本土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和中国客户们一起成长。
其实消费者在商场买不到直接挂牌英特尔的商品。比如买一个PC产品,上面的商标往往只有联想或者戴尔。实际上,英特尔并不直接和消费者接触,而是帮助企业打造解决方案。只要能够帮助客户,我们愿意借鉴全球的创新成果,不论是中国的、印度的还是以色列的。
比如像快手或者字节跳动,他们不再copy西方社会的模式,而是在中国重新创造了一种商业模式。当这样的企业变成行业领先者时,其需求必定会更加实际和多变,照搬英特尔给谷歌制定的解决方案也不再适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把Intel in China变成Intel with China。只有了解了中国客户的痛点,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3、在腾讯阿里等中国企业背后 都有英特尔的支持
《封面》:在中国市场37年,您感受到的比较大的环境变化是什么?
王锐:其实37年以来,英特尔一直在不断地向中国投入,如果一个公司接近30%的营收在中国,那么从生存的角度,也必须不断向中国投入。
当然,对于一个跨国公司来说,在中国发展是有挑战的。因为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整个体制不一样,在西方社会行得通的东西到中国不一定行得通。所以跨国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懂中国。第一要带来先进的技术,第二要懂这些东西在中国怎么落地和实现。
《封面》:英特尔可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是行业的还是政策的?
王锐:都有。
当今的数字世界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网络技术水平的提升,电脑、手机、汽车、摄像机的镜头,甚至视频的传播,方方面面靠什么支撑?算力。算力又靠什么支撑?半导体。
而在今天,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能够为社会所提供的,正是支撑数字世界运转的基石——半导体。
别人说英特尔是一个半导体公司,其实我们远不止于此。
首先我们提供最底层的横向的产品是半导体。依靠半导体的各行各业,不管是汽车、手机还是计算机都需要我们。
在半导体产品的基础上,英特尔提供从CPU,XPU,再到各种网络芯片的设计。我们的设计又在每一行业内纵向延伸,包括数据中心、PC,和网页。这样在横向基础上,搭建垂直的多样化散货供应,最终形成横跨各行各业,纵深行业内部的产品架构。
我们既是一个横向的公司,又是一个纵向的公司。如果没有英特尔的技术,这个世界是黑的,是不会连在一起的。
在腾讯、阿里以及很多企业的背后,英特尔都在默默支持他们的数据中心。从英特尔的角度来说,科技本身是中性的,是没有边界的,通过科技构建生态网,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
英特尔其实做了很多事情。
在奥运会期间,我们通过远程技术开设了一个体育教育项目,让3000多个孩子有机会听奥运明星去讲体育是怎么回事?奥运是怎么回事?
在医疗方面,我们曾经在 “粉红丝带”的活动上,通过技术让边远山区的女性们也能进行癌症检测。
在抗击COVID(新冠)的过程中,大家也许不知道,救治COVID患者的呼吸机使用的也是英特尔的芯片。
我们希望大家明白,英特尔不是一个单一产品线的公司,也不是一个只做一件事情的公司。
4、现在是半导体的黄金时代
《封面》:两会期间一些重要的话题引起了热议,比如说“十四五”的数字发展计划,比如说双碳。英特尔怎么能够扎扎实实地响应号召,而不仅仅是展现一种姿态而已?
王锐:实际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真的是如鱼得水。
我们的CEO说,现在是半导体的一个黄金时代,而且这个黄金时代才曙光初现。未来,数字经济对半导体、算力、连接和AI的需求,会呈现滚雪球式增长。而英特尔的技术对基础算力的支持会越来越深入。我们非常愿意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碳中和方面,通过我们的技术,来推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
双碳方面,英特尔这么多年来的行动和双碳的要求不谋而合,从原料到数字中心的搭建,我们都坚持绿色生产。我们的数据中心显示,和20年前相比,现在英特尔每生产一颗芯片排出的二氧化碳已经降低了80%。
举两个例子,英特尔的成都工厂用的全部是水电,大连工厂则有很多绿色专利和创新。在中国建立碳中和标准的过程中,英特尔与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合作,共同助力中国企业设计低碳型数据中心,以期达到国家的最新要求。英特尔无私地输出这方面的经验,也是希望构建一个绿色、良性的市场环境。
5、芯片行业不可能一家独大 英特尔综合实力依然是老大
《封面》: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逐渐发展起来的经济体,英特尔对未来的市场份额有没有预期?
王锐:如果你让我去说的话,我希望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能增长到40%(营收占比)。
《封面》:如果有阻碍,最大的阻碍是来自竞争对手?
王锐:我觉得竞争是一件好事,会让竞争伙伴们越来越强大。当然前提是大家公平的竞争,就像在奥林匹克赛场上一样。
竞争对手其实有很多,在GPU产品上,英伟达是领先的。在制程方面,台积电是领先的。在架构方面,有ARM跟我们竞争,在制造方面有TSMC台积电,在设计方面有苹果这样的公司,在中国还有本土崛起的公司,可以说是群雄环伺。英特尔如果要夺回头筹,就必须深化内部研发和投入。但是我们有这个底气,把第一再争回来。
《封面》:目前本土公司的发展已经对你们构成了比较大的,甚至是实质的威胁吗?
王锐:现在还没有,但是我相信中国会出现扎扎实实做好设计的公司的,我也非常希望中国本土公司有这样的竞争力。从英特尔来说,我们也不客气,也会施展力量,公平竞争。
我觉得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应该可以看到中国本土企业(对我们构成竞争威胁)的这个势头。
《封面》:有分析称,英特尔在芯片行业很难再做老大了?
王锐:大家仔细想一想,多年来为什么英特尔这么难以取代取带?早年我们做老大的时候,也不只是做一颗芯片而已。
当年大家说wintel wintel,也就是英特尔和微软的联合体,为什么这么说?是英特尔和微软一起打通了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融合的生态。在英特尔xX86的基础架构上,有多少开源软件是在这个开放性的生态中合作开发的?所以我们才这么难以替代。
其实我们知道,在未来芯片需求这么大的情况下,一家独吞是不会再发生的。但是像英特尔这样愿意扎下根来,打造成熟的基础设施的公司少之又少。第一,没有多少家公司真的有这样的实力。第二,他们也没有这样的话语权。所以我觉得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也是英特尔的职责所在。
英特尔的综合能力绝对是老大。从单一领域看,比如显卡、CPU芯片,我们的确暂时落后于一些公司,但我们相信以英特尔这么多年的底蕴,完全有追回来的把握。
6、“芯片荒”在2022年不会有本质性好转
《封面》:一提到芯片,大家还是很紧张,因为短缺。目前芯片荒到底会持续多久?
王锐:我觉得2022年不会有本质性的好转。起码要到延续到2023年,目前只能希望在明年前半年有一些好转。
而且不仅对最先进的芯片,市场对芯片的配套设施也有很大的需求。有些以前我们并不在意的零件,比如基底,现在也出现了短缺。比如一些非常小的网络芯片,没有它,整个系统就无法运转。
我们的确意识到,在未来,芯片短缺不会是唯一令人头疼的事情。科技创新、需求、竞争、政策,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个世界上是不会让我们觉得无事可做的。
7、元宇宙的最终需求是基础算力
《封面》:现在有一个特别火的词就是元宇宙,英特尔和元宇宙会发生什么关联吗?
王锐:每个人心中的元宇宙蓝图都是不同的,核心需求还是基础算力。所以我说这个世界对我们有需求,就是最大的好消息。最惨就是这个世界不需要你了,而今天我看不到这个世界不需要英特尔的任何一个原因。
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加大投入,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元宇宙对算力和连接的指数型增长的需求。对我们来说,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抓住机会。
目前为止英特尔助力元宇宙最典型的例子,是我们奥运会上孪生场馆的管理。这项硕果也被列在在奥运会的科技遗产中。
在疫情的情况下,来自全世界的员工到各种场馆和赛道上布置和统筹,对组织管理来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通过英特尔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搭建一个虚拟场馆,工作人员在远端为实时场景设计服务,比如滑雪道的布置,甚至谷爱凌高台跳的镜头,都是通过虚拟世界设计出来的。
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最初的元宇宙,把虚拟和真实连接在一起。这项技术能够发展成什么样?我觉得未来可期。
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viviz@actintl.com.hk, 电话:0755-2598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