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19 23:19:43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8月17日晚,TCL刚刚在天津举办新动能战略发布会。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会上透露,在继布局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显示两大业务板块后,公司借着收购中环集团的契机,进军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
中环集团的收购案高达百亿元级别且是现金支付的交易方式。发布会后,TCL科技独家向经济观察网表示,TCL科技将全力支持中环集团拓展海外布局,维护中环集团管理层稳定,并强调TCL科技的现金流运转高度安全。
投资标的考量
7月15日,TCL科技公告,公司成为中环集团100%股权的最终受让方。TCL科技终于将拥有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超过250家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环集团,收归囊中。
中环集团100%股权的交易底价为109.7亿元,对于市值只有900亿元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末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只有304亿元左右的TCL科技来说,全资收购中环集团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但李东生认为收购中环集团符合TCL的战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TCL科技集团聚焦在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长周期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TCL半导体显示和材料是这样一个产业。”他有个比喻,一棵树长不到天上去,TCL一直试图在全球新的赛道培养新的增长引擎。
李东生回忆,1)自1981年TCL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在从事电子及家电等终端业务,2)2009年投资半导体显示产业。TCL的半导体显示业务从零开始积累了10年,慢慢闯出规模和品牌,过去五年内在大屏幕显示面板的全球份额从第6上升到第2。目前,TCL已经有两大产业集团,一是以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为主的TCL科技,二是以智能终端为主的TCL控股。现在,TCL把目光投向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
这又是一个硬骨头般的领域,需要资本和技术的投入。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不少企业收缩业务规模,对外减少投资,对内严控成本,但TCL偏偏在这个时候以现金支付的交易方式拿下中环集团。
李东生认为,这可能类似于到了上坡的时候,有的企业选择换档,有的企业却选择加油。李东生选择的是加油,他的经历给了他一些做决策的底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克服困难,把握机会,开辟新赛道,建立了半导体显示业务。新一轮变革创新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克服这个挑战也能成一个机遇。”
对于经营决策,李东生有个心得体会:“企业家经常面临抉择,这个仗该不该打?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考虑打不打这个仗时,如果在战略上这个仗是应该打的,那么有七成把握你就得打。在商战当中的决策,不完全都是理性的,不完全都是能够用数据计算能够推理出来的。”
中环集团对于TCL来说,可能算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投资标的,如果不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国企改革,TCL科技也很难将原来是天津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改为民营企业。
中环集团官网显示,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和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其中最核心的子公司是中环股份(002129.SZ)和天津普林(002134.SZ),中环股份主要从事单晶硅的研发和生产,主营产品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等,天津普林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李东生考察发现,TCL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的供应商和中环半导体材料的供应商,不少是一样的,供应链有类似的地方,制造工艺技术也有比较大的关联性,管理逻辑相似的,因此他认为TCL跟中环半导体能有产业协同空间。
那么,这看起来在为未来开疆拓土打基础的并购案,是否会对现阶段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TCL科技回应道,“目前TCL科技现金流运转高度安全。从现金流入情况看,2019年全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超过114.9亿元,保持9.57%的增长速度,为公司经营、投资奠定良好的现金基础。随着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产线从建设期全部转入运营期,产品出货量、出货面积的不断增长,经营现金流净流入规模将持续攀升。另一方面,截止2020年一季度,公司持有货币及金融资产余额超200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1%,中长期借款占比达80%,财务结构较为稳健,也为项目投融资预留了充足空间。”
中环集团后续发展
中环的半导体业务始于1958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发布会上,中环半导体总经理沈浩平追溯总结公司的业务,得到一个结论:“机制体制是发动机”。
“2016年讲到《半导体发展的一个甲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资本并不少,投入不可谓不及时,员工们不能说不努力,但我们确实被日本人、美国人甩在后面,体制机制是大问题。”沈浩平举例,无论是做半导体材料还是做光伏产业,创新都是很重要的,要鼓励创新,也要容忍创新失败。
“我们有很多创新的成果,但给不到创造者足够的奖励。”沈浩平称,“在我们的(国企)管理体系里面,绝不允许创新失败,那是要追责的。希望在李东生董事长的带领下,我们更多、更敢创新,更努力创新。”
除开机制体制的转变,沈浩平也希望能借助TCL的国际化经验,将半导体材料和能源业务做大。
“能源行业有区域性或地域性,无论有没有中美关系的变化,它终归有地域特征。”沈浩平介绍,例如我们不能想象美国会将它90%的石油出口到中国,也不能想象法国的石油能在中国市场占到70%以上的份额,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降低能源行业的地域壁垒,非常需要全球化思维。
“TCL在国际化上的经验、已建立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和海外本土化生产研发业务体系,将全力支持中环拓展海外布局。”TCL如是介绍其后续对中环方面的国际化帮助。
收购外部企业作为全资子公司,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平衡被收购企业的平稳运作和实现对被收购企业的掌控?
对此TCL回应道,“中环集团原有领导团队在相关经营领域具备较强技术储备与多年的经营经验,基于对中环的管理能力和现有团队的认同,TCL科技在未来更多的将是赋能和支持,相信其能够继续带领中环集团保持较好的的发展势头。”
110亿元拿下中环股份后,TCL科技首度公开了对中环股份的投资计划,并明确公司业务将覆盖半导体显示、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三大领域,目标均为“全球领先”。8月17日,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和两家公司的多位高管在天津亮相,李东生宣布未来三年将向中环投入60亿元,将中环股份打造成为新能源材料第一、组件第三、半导体材料第五的行业龙头。TCL科技同时宣布投资42亿元在天津成立北方总部,业务覆盖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核心电子部件和工业互联网,由公司副总裁、董秘廖骞担任北方总部总裁,这是TCL科技首次设立区域总部。
7月15日,TCL科技公告宣布以110亿元收购天津中环集团100%股权,收购完成后,TCL通过中环集团持股中环股份27.55%,成为控股股东。李东生称,硅材料是半导体产业最基础的材料,中环的核心业务光伏硅片和半导体硅片与面板同属于资金、技术密集的长周期行业,在发展规律、战略资源、运营逻辑上高度相似,材料供应商也有一定重合,能够相互赋能。此外,TCL科技的全球化布局还将支持中环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光伏产业实现全球本土化。
收购中环股份完成后,TCL科技形成了以TCL华星为核心的半导体显示和以中环股份为核心的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两大核心业务群。2019年TCL科技营收750亿元,当前市值900亿元,约为京东方的一半,2019年中环股份营收169亿元,市值730亿元,约为隆基股份的三分之一。在半导体显示和光伏产业两条赛道上,TCL科技均处于老二位置,两大板块合体后公司营收将接近900亿元,李东生的千亿市值目标指日可待。
在光伏和半导体材料领域,TCL科技选择通过收购快速切入,占据领先地位。8月16日,李东生在微博上透露,前往中环股份呼和浩特工厂参观了G12大尺寸单晶硅棒生产线,单晶硅棒切成的单晶硅片是光伏和半导体器件的重要材料。中环希望在大尺寸领域能够实现国产替代,推动国产半导体向大尺寸、集成方向发展。
李东生在天津发布会上透露,60亿元投资将用于G12专利技术高效叠瓦组件、G12大尺寸硅片工厂以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并计划与天津海河投资共同设立100亿元科技发展基金,布局半导体上游。2019年,中环股份新能源业务营收154亿元,占公司营收92%,半导体材料收入约12亿元,公司总营收169亿元,为行业龙头隆基股份的一半。李东生为中环设定的目标是“新能源材料第一、组件第三、半导体材料第五”,目前中环股份单晶硅片的市场份额仅次于隆基股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但中国国产半导体硅片供应仅占整体需求的10%,大部分仍依赖进口,李东生希望中环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李东生在当天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TCL华星的极致成本、提质增效,公司连续29个季度排名行业领先,未出现过年度亏损,混改后的中环股份正需要这种管理效率上的赋能。此外,TCL如何在机制上激活中环股份,加大股权激励、建立容错机制同样值得期待。
中环股份是TCL科技从终端向上游布局战略的延续,此前公司已经在芯片和材料上投资了晶晨半导体、寒武纪、集创北方、无锡帝科等多家公司。在半导体显示方面,继华睿光电开发材料后,2020年TCL科技以20亿元入股日本JOLED布局印刷式OLED,与国内的三安光电合资研发Micro-LED,积极布局下一代显示。李东生在接受采访时称,公司未来还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挑选新赛道进行投资,目前已经有一、两个项目在推进中,未来几个月会有新进展。
李东生称,重组后的TCL划分为两大产业集团,一是以TCL电子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业务群,二是以TCL科技为核心的半导体显示、光伏及半导体材料,聚焦高科技、重资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垂直整合一直是TCL的优势所在,未来TCL希望通过拉通半导体技术和智能终端形成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上一个十年,TCL科技把握逆周期投资机会,在半导体显示产业依靠效率优势后发制胜,成为行业龙头。今天芯片已成国之重器,推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成为行业共识,TCL能否抓住新的机会,在第二跑道上再次实现领先?(来源:诸葛阿瞒)
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viviz@actintl.com.hk, 电话:0755-2598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