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8 15:01:44
来源:本土IC
相关链接:美日出资出政策鼓励工厂撤出中国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对近期的几点谬论进行了驳斥,以下是部分内容。
▌全球化终结论
黄奇帆表示,全球化是投入产出、资源配置、规模效益成本约束下,引导下,市场规则推动下形成的,不是哪个长官意志,民族利益所挡得住的。不能因为瘟疫发生了物资短缺问题,就推理到几十万个行当的产品都要本地化,那是愚蠢的。
全球化终止论是不成立的,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尽管不断的会发生新的问题,现在有现在的问题,未来有未来的问题,螺旋式发展,克服问题,克服一定的逆流以后又会有新的发展。
▌中国脱钩论
黄奇帆认为几十年来,中国和美国,不仅是产业链,而且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上都形成了互补的结构。中国现在是世界30%的工业品、30%的贸易量,整个来说与欧美与世界各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是脱不了钩的。
▌撤出中国论
黄奇帆强调,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
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中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它的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编码技术运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离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配合度,远胜于其它潜在搬迁目的地。
所以,所谓的撤资论、脱钩论、全球化终止论都是短视的、意气用事的,是一些违反经济规则的话。
此外,黄奇帆总结了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五个负面影响:
╠ 工业产业链断裂。国内的工业制造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端元器件和重要出口市场是目前正在蔓延爆发疫情的欧美地区,欧美停摆,导致短期内产业和贸易无法恢复,已对我上下游制造业形成夹击效应。
╠ 消费生活场景停顿。我们寄予厚望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实物消费、服务消费等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
╠ 投资下降。一季度的投资增长率是负20%,大量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或者外资、内资投资的活动停顿了下来,或者说负增长,带动失业率攀升。
╠ 财政收入下降。因为救灾,财政的硬性支出,刚性支出增加。但是收入是负的,这一进一出收支的缺口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比去年同期差不多要增加56%左右,这个是财政方面这一块就比较困难。
╠ 疫情控制常态化。
不过,为了解决问题,中国采取了五个方面具体的措施。其中一点就是新基建。
黄奇帆表示,
新基建三个方面、七个行业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背景下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创新工程如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融合工程如“大智移云”,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平台去改造传统的工业项目、交通项目和城市基础项目,这样就把传统的基础设施升级为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这些项目,十万亿、二十万亿的规模都有,这就是新基建。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
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不同于老基建,并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政策得益,新基建的几十万亿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而新基建的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
黄奇帆认为,我们看得见的机遇有五个方面:
一是把疫情期间中央政府的纾困政策用足用好来解困,这本身就是发展的机遇,倒逼我们补短板、调结构的机遇。
二是改革开放的机遇,疫情下,近期中央作了土地、劳力、资本、技术市场和数字经济等五大要素市场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开放的要求。这些改革开放措施每年将给全社会带来上万亿元效益。
第三是我们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也会带来机遇。
四是新基建的机遇。新基建除了投入产出有效益之外,它和任何行业一结合就改造了任何行业,它有颠覆功能。它和城市一结合就变成智慧城市;和工业一结合变成智慧工业, 订单变成个性化需求订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传递,然后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最后设计、制造联系在一起变成一个自动化工厂。它反正跟什么结合就颠覆什么。
五是城市群发展的机遇。
总之,政策落实倒逼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战略新兴产业的机遇,新基建的机遇,城市群发展的机遇,总而言之我们怎么把这些机遇利用好。
最后,黄奇帆强调,疫情以后的世界,大家当前都是揣测,但有一点在跨国公司调研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计算、IOT、远程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IOT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或许优势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viviz@actintl.com.hk, 电话:0755-25988573